【资料图】
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,是改善农村垃圾分类,擦亮乡村振兴底色的一项具体实践。近年来,张家港经开区(杨舍镇)河北村根据上级统一部署,立足农村实际情况,运用“党建引领+居民自治”工作法,充分调动党员群众参与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探索长效管理机制,以村容村貌的显著提升和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实惠,赢得了辖区居民的点赞支持。
干群合力,营造“氛围美”
河北村全面发动村委工作人员和村民群众,成立了村书记为组长、两委班子成员挂钩蹲点、网格员分片包干的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小组,将主要宅基、垃圾亭房、河道、公厕等保洁任务细化分工、责任到人,通过召开农村垃圾分类专题工作会议、发放宣传资料、悬挂宣传横幅版面、微信公众号宣传等途径,全面营造“人人参与、个个负责、全面攻坚”的宣传氛围和工作合力。
志愿助力,营造“心灵美”
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,河北村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及村民自治作用,发动村民议事会成员、党员、志愿者、群众参加到农村垃圾分类工作中来,开展 “爱卫从我做起,打造洁美家园”、“人人争做垃圾分类保洁员”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,将更多的人力、更大的力量、更广泛的人心凝聚到垃圾分类的整治攻坚中。
整治加力,营造“生态美”
对照上级农村垃圾分类工作要求,河北村为每一个农村宅基垃圾分类亭房配备了督导员,农村垃圾分类亭房督导员每天定时定岗工作8小时负责宣传引导村民分类投放垃圾、联系人员上门收运大件垃圾等工作。同时,村委为辖区400多户村民配备了农户二分类垃圾桶,由专人每天2次上门分类收运垃圾,确保垃圾日产日清。此外,河北村专门新增了4名农村垃圾分类专职巡逻员,每天在宅基内巡逻8个小时,动态解决宅基内出现的环境问题。
河北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孙滟同志表示:“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一段持久漫长的上坡路。我们将不断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、见行见效,将垃圾分类绿色环保理念嵌入村民心中,共同建设优美宜居的家园。”
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 黄玉琴
校对 李海慧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