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网广东新闻1月13日电 题:广东省政协委员邓勇:建筑业绿色智能化转型趋势明显
中新网记者 蔡敏婕
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将“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,高水平建设横琴、前海、南沙三大平台”作为年度十个方面重点工作之首。在此背景下,建筑行业能做什么?如何助推广东在工程建设领域转型升级、引领全国?
(资料图片)
“‘绿色智能化’已成为建筑行业发展关键词。”广东省政协委员,中国铁建华南总部党委书记、总经理邓勇说,近年来,以中国铁建为代表的建筑行业瞄定“双碳”目标,加大研发力度,重视环境保护,通过智慧赋能保护环境,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贡献了来自建筑界的智慧和力量。
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十个方面的重点工作,其中之一就是“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,高水平建设横琴、前海、南沙三大平台”。此外,该份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推进城市更新,以“绣花”功夫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水平。
邓勇称,这对于中国铁建来说是机会,也是利好。实际上,很多人对中国铁建的了解存在偏差,尽管铁路建设是我们的强项,中国过半的铁路是由我们设计修建的,其中,全部高原铁路均出自我们之手,但其实铁路业务只占我们全部业务比重的15%。作为一家拥有完整建筑产业链的特大型综合建设集团,我们坚持融建一体,业务涵盖融资、设计、咨询、项目实施、运营管理等多领域。因此,中国铁建将成为“双区三平台”建设中的一支重要生力军。
邓勇认为,具体来说,我认为中国铁建可以在“双区三平台”建设中发挥以下三方面的作用。首先,中国铁建实力雄厚,业务对口,是一家召之即来、来之能战、战之能胜的中央企业,将在“双区三平台”建设中承担一系列工程建设任务。
其次,中国铁建将发挥全产业链优势、技术集成优势和“大兵团”集群作战优势,为“双区三平台”建设提供一揽子富有“铁建智慧”的项目实施方案,积极稳妥参与项目投资,大力推进项目落地,优质高效完成建设任务。
最后,中国铁建近年来积极研发并推广使用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装备、新材料,在工程建设中以整体优化、协同高效、融合创新为导向,重视环境保护,通过智慧赋能保护环境,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贡献建筑界的智慧和力量。
在邓勇看来,近年来,建筑行业绿色智能化的转型趋势越来越明显。一方面,绿色智能化是行业整体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,运用“四新”技术,保护自然环境、推行文明施工、降低建筑消耗、减少环境污染,也是确保广东建筑行业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的关键举措。
另一方面,随着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观念渐入人心,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的中国式现代化也要求我们,在工程建设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,坚持节约优先、保护优先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,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。
在此背景下,中国铁建也越来越重视绿色施工,投入了大量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走科技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,循研发推动产业结构高效率转型之道。
邓勇说,中国铁建在智能化方面的实践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。
一是智慧建筑。在这方面,中国铁建充分发挥了全产业链优势,基于生产端、供给侧的数字化、智慧化转型取得了一定成效。规划设计领域,BIM、GIS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,有力促进了设计施工协同,为智慧建造的大力发展储备了前端技术。项目施工领域,我们正大力推动智慧工地建设试点,目前全系统已有528个项目不同程度开展了智慧工地建设。
而在建筑工业化领域,装配式建筑作为中国铁建最重要的新兴业务之一,正蓬勃发展,我们开发的装配式住宅智能生产线,打造了生产关键过程智能管控的新模式,填补了业内空白;开发的轨枕智能化生产系统,减人增效十分明显。
二是智能建造。中国铁建在施工设备、装备制造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和研发。以铁建重工为例,其位列全球隧道工程装备制造商第1位,成功实现从“跟跑”到“领跑”,打造了不少“国之重器”。目前,仅广东省就有55台铁建重工的盾构机处于工作状态。
邓勇称,事实上,智能化与绿色化是一体的,多项智能装备的研发是以节能减排为基本导向的。例如,中国铁建长安重工研发的电动挖掘机、电动装载机、电动自卸车等工程设备,除具有柴油动力设备的功能特点以外,还解决了特长隧道燃料废气污染排放严重、设备与人争氧气的问题,缓解了通风系统的送风压力,降低了使用成本,实现了零柴油消耗、零尾气排放,绿色环保。(完)